“绣花匠”巧拔海底“硬刺”

  • 来源:今日热点网
  • 2025-11-03 16:06:09
分享到:
  • 收藏

当中交广航局承建的海南洋浦港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SG01标段通过交工验收的消息传来,挖泥船“金建”上下一片欢腾,全体船员的心头都漾起浓浓的激动与自豪。作为项目“最后一公里”攻坚的核心力量,“金建”成功拔除了阻碍工程开展的“硬刺”——4根牢牢扎根海底的废弃钢管桩,为项目验收扫清了“拦路虎”。

洋浦港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工程是海南省2025年重大项目,项目建成后航道外段和中段航道可满足20万吨级集装箱船单线乘潮通航,里段航道将满足7万吨级散货船单线全天候通航要求,显著提升洋浦港接纳超大型集装箱船和散货船的能力,直接服务于海南自贸港封关后激增的国际远洋航线需求,为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提供核心硬件支撑。

在项目施工区域,有4根直径600毫米、内壁厚度12毫米的废弃空心钢管桩,每2根之间距离约2米,深深扎入海床20多米。这4根钢管桩作为浅水区指示灯桩的基座,随着航道改扩建工程推进,灯桩被废除,这四根钢管桩却未退场,成了“钉子户”。

为了拔除这4根“硬刺”,项目部曾专门请来打捞作业起重船尝试起吊。可空心钢管桩根本无法承受海底巨大的阻力,起吊过程中钢管桩被直接拉断,仅被吊出很小一段距离。更棘手的是,剩余桩体被黏土紧紧包裹住,无法移动分毫。于是团队尝试用抓斗船定点挖除黏土,再进行水下切割拔除钢管。但由于挖深超15米,在清理桩身周边30厘米范围内的黏土时,抓斗船无法精准贴合管壁下斗,多次尝试均以“挖不准、抓不牢”告终。

随着验收日期一天天逼近,关键难题迟迟未能突破,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焦虑,会议室里的讨论声愈发急切:“到底该怎么干?有没有设备能啃下这块‘硬骨头’?”

“我们的抓斗挖泥船‘金建’能解决这个难题!”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广航局海南总项目部项目经理林海聪打破了僵局,“它的挖泥定位系统是咱们自主研发升级的‘黑科技’,下斗深度控制精准,能够达到厘米级,在深中通道项目施工时,这个技术就帮忙攻克了许多难题,这种精雕细琢的活儿,‘金建’最擅长!”

参与洋浦项目的工程人员中,不少人都曾与“金建”并肩作战,亲眼见识过它在海底精准挖泥、细致作业的场景。“让‘金建’来试试!”赞同声此起彼伏。海南总项目部立即调遣“金建”进场,一场攻坚战即将拉开帷幕。

“金建”抵达现场后,船长梁曙锴第一时间带领船员与工程人员展开研讨。经过反复测算,大家达成了共识,钢管桩植入海底超20米,“金建”抓斗开口度为2×6米,可以采用“分层挖深、分段切割、逐段起吊”的策略:先分层挖除钢管桩周边的泥沙,露出部分桩体后,由潜水员水下切割,将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待割桩体,另一端连接“金建”的抓斗;切割完成后,由“金建”用抓斗将桩体吊至甲板暂存,循环往复,直至将整根钢管桩清除。

施工过程中,“金建”充分展示了卓越的关键施工能力与场景化服务能力。在分层挖深阶段,它利用升级后的挖泥定位系统,将下斗深度误差精准控制在5厘米以内,围绕钢管桩精准挖掘。既要挖除足量泥沙露出桩体,又要避免破坏附近航道的海床,每一次下斗都如同绣花般细致,确保周边地形不受影响。当潜水员开展水下切割、固定钢丝绳等作业时,“金建”同时进行水下监测,实时关注潜水员的作业动态,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为潜水员筑起一道安全屏障。在起吊环节,“金建”启动120吨级抓斗起重机,钢丝绳牢牢锁住切割后的桩体,随着起吊指令的发出,抓斗缓缓升起,数吨重的钢管桩被顺利吊起,并被平稳转移至甲板。

D:\Backup\Documents\Tencent Files\1050521763\nt_qq\nt_data\Pic\2025-11\Ori\661ccd5fe4776d20993ee759e66fc749.png

经过7个日夜的连续奋战,4根“海底硬刺”被全部清除。当验收专家组确认“标段无遗留施工障碍,符合验收要求”时,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梁曙锴望着甲板上整齐堆放的钢管桩,又看了看远处畅通的航道,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