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亿年前一天只有20个小时?地球自转为何会减速?
- 香港卫视网
- 2024-10-14 11:25:33
-
收藏
一天难道不是24个小时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绝对。
近期,一项由成都理工大学大数据沉积研究团队黄何研究员和马超教授,联合国际天文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团队完成的研究,首次从地质记录中重建了7亿年前至2亿年前地球自转减速的过程。这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成果引发高度关注。论文的审稿人之一,地质学家米罗斯(Ross Mitchell)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期以来,地球自转速度减慢的趋势一直被认为是单调、稳定的,但在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作者质疑了这一假设,并提供了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表明地球长期的自转减速出现了中断。
马超介绍,团队发现地球自转遵循着“减速-平稳-减速-平稳”的阶梯状演化模式。7亿年前,地球自转减速的速度加快,当时间来到约5.4亿年前,地球自转速度基本不变,约距今3.4亿年前,地球再次加快自转减速,直到约2.5亿年前,地球自转的减速趋于平稳。他说,7亿年前,地球自转一周,也就是一天的时间约为20个小时;而在2亿年前,一天有23个小时。
这些都是地球上的石头“说”的。马超解释,地球运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气候变化的信息又以物理和化学的表现形式被地球上的岩石记录下来。在科学家看来,沉睡在水下的沉积岩一层一层,正如一部地球史书,“翻开”这本“书”,就能“穿越”到地球演化的历史之中。
那么地球自转究竟为何会减速?
地球演化的历史受到了万有引力的影响。马超解释,地球自转减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潮汐耗散,也就是和地月系统的相互作用有关。通俗地说,月球的引力使得地球水体被拉伸,就有了潮涨潮落,潮水摩擦海岸线,消耗了地球的能量,因此使地球自转速度变慢。
有意思的是,马超指出,在7亿年前到2亿年前之间,地球自转减速的两个速率变化的转折点,分别对应着两次重大的地质事件——5.5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其具体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验证。”他补充说。
7亿年前,在一天20个小时的时期,“无忧无虑”的单细胞生物主宰海洋。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后,复杂生命体蓬勃发展,身长超过2米的奇虾称霸海洋。而在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期间,当时全球约90%以上的物种都从地球上消失了。不过随后,地球生物迎来复苏,恐龙称霸了地球。
但导致地球自转减速的主要原因似乎并非一成不变。还记得海岸线摩擦地球消耗的那部分能量吗?马超解释,遵循地月系统角动量守恒的物理学定律,这部分能量被“转移”到了月球的公转运动中,导致月球远离地球。从单细胞生物独领风骚到恐龙粉墨登场的5亿年间,也就是从7亿年前到2亿年前,地月距离增加了约2万公里,每100年月球远离地球4米。月球远离地球,使得潮汐耗散作用逐渐减弱。此次该团队的研究认为,地球自身内部质量分布的变化,在距今5000万年前左右已经成为影响地球减速的主要因素。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研究对应的这段时期内地球的海洋和大陆的构造是如何导致地球自转减速暂停的,但米罗斯表示,这项研究成果仍能证明人类对地球古代自转历史的理解“更上了一层楼”。
那么地球自转减速,到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我们现在处于地球减速期还是平稳期,距离转折点有多远?
马超解释,目前来看,地球减速最直接的影响是日长改变,和与其对应的光照时长及频率的改变,这将会影响天气,进而影响气候,随即将对植物生长等产生影响。具体的变化模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过需要特别提示的是,地质时期的时间尺度巨大,通常以百万年计。马超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地球减速的平稳期之中,未来百万年不会出现转折时期。
关键词:
相关推荐
朱婷两战43分 为球队进入决赛立下汗马功劳
推荐 2019/04/18西安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
推荐 2019/04/17“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消费者维权不该这么难!
推荐 2019/04/15人脸识别,取件“潮”起来 消费者:刷脸行 但镜头高够不着
推荐 2019/04/12乘电梯还要“左行右立”吗?如何乘梯才更安全?
推荐 2019/04/11热门资讯 日 周 总
癌症早期筛查有多重要? 这些知识你不可不知
健康 2019/04/18著名香料龙涎香是香料还是药材?如何分辨它?
健康 2019/04/18我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二代宝宝”出生了
健康 2019/04/16你知道吗?脚板上有五大强身穴
健康 2019/04/16女性经常饮茶可保护骨密度 降低骨折风险
健康 2019/04/15澳门将办“绿色公众日”活动 鼓励市民环保生活
节目 2019/03/26抖音多闪精准推荐多位“好友” 博士生起诉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
节目 2019/03/25香港科学园举办大型创科招聘会 60秒求职擂台现场面试
节目 2019/03/13中国原创赛事高山定点滑雪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节目 2019/03/12首例斑狐猴三胞胎正式与游客见面
节目 2019/03/07- 七亿年前一天只有20个小时?地球自转为何会2024-10-14
- 我国10余省份将人工耳蜗纳入医保 最高报销2024-10-14
- 山东青岛海西湾船舶海工产业基地船企主动求2024-10-14
- 安全第一!普通游客切勿冒险跟风进入“野景2024-10-14
- 住建部:8155个村落已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2024-10-14
- 安徽蚌埠发生交通事故致3死3伤 肇事车辆驾2024-10-14
- 多措并举帮扶就业困难群体2024-10-14
- 携手共进 共筑工业新生态——2024易派客生2024-10-14
- 文化中国行丨贵州黎平侗锦,“针线里的民族2024-10-13
- “健康童乐园”公益项目覆盖千所幼儿园 助2024-10-13
-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2024-10-13
- “剧本杀”进课堂,学生主创还原历史场景2024-10-13
- 哀牢山已开发景区可合理适度打卡2024-10-13
- 贵州广西北部等地有较强降雨 华北黄淮大气2024-10-13
- 高原儿女多壮志 苍茫雪域换新天——写在新2024-10-13
- 这一平方公里为何“圈粉”年轻人2024-10-13
- 上海:区校携手推进人工智能与金融产业融合2024-10-13
- 山东政协充分发挥“协商智慧” 为经济社会2024-10-13
- 各地少先队开展“红领巾爱祖国”主题活动庆2024-10-11
- 珍视自然瑰宝 守护候鸟迁飞2024-10-11
- 探访中国西部边陲沙漠中的经济开发区:打造2024-10-11
- 开展学位学历核查 内蒙古“95后”研究员被2024-10-11
- 籼粳融合型超级稻学术研讨会在天津召开2024-10-11
- 宣绩高铁开通 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突破76002024-10-11
- 北京市举行2024年驻华使节招待会2024-10-11
- 【在希望的田野上】全国秋粮收获过半 有望2024-10-11
- 天津发布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 启动Ⅲ级应急2024-10-11
- 上海均瑶集团:注重提升内生动力 持续参与2024-10-11
- 中亚青年长安逐梦 体味“文”“武”乐趣2024-10-11
- 开庭!余华英拐卖儿童案今日上午重审 被控202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