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双翼齐飞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激活发展新动能
- 香港卫视网
- 2025-05-15 11:14:49
-
收藏
央广网南京5月14日消息 数以万计的精密孔位串联起国产大飞机的“骨骼”与“筋脉”;人形机器人挥动机械臂,用“有温度的交互”叩开未来之门……在江苏这片创新热土上,科技与产业的“双向奔赴”正编织出崭新的产业变革图景。
2024年,江苏产业科技创新工作交出漂亮答卷: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突破50%,区域创新能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二,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超过3.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5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江苏要挑大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贡献的着力点之一。
“这些年江苏持续推进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其中‘一中心’就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看来,江苏在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融合上具备良好基础。
“智”造尖锋 刺破苍穹
车间内,数控制孔机精准刺入铝合金蒙皮,迸发出蓝金色火花,0.018毫米级孔位在智能算法中绽放。这不是普通的钻孔作业,而是为国产大飞机打造“关节”的精密手术。嗡鸣声中,研究员杨浩骏紧盯实时数据,额头上沁出一层细密汗珠。
2014年,还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杨浩骏涉足航空装配制孔技术时,国内制孔工艺尚处于传统阶段。“当时国外已广泛应用一种新型航空制孔工艺——低频振动制孔技术,我强烈地感受到国内与先进航空工业国家之间的差距。”自主创新研发能成功吗?杨浩骏自己也犯过嘀咕。
博士毕业后,杨浩骏进入江苏集萃精密制造研究院(以下简称“集萃精密”),成为了一名研究员。集萃精密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浦口经济开发区合作共建。这里一头连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实验室,一头连着航空航天零部件的生产线,是江苏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试验田”之一。“集萃精密自2018年5月8日正式运营以来,已有7年时间。7年中,我们深耕精密与微细制造技术领域,已经拥有100多项专利。”集萃精密研究院董事长赵建社表示,这些专利诞生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以及透平机械等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工艺攻关实践,已在生产中得到充分验证,并实现落地转化。
十年磨一剑,杨浩骏团队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进给钻装备。“在功率体积密度、功率重量密度,以及装备控制易用性等多个指标上,这款装备均可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在自适应低频振动技术方面,更是实现了对国外同类装备的超越。”杨浩骏自豪地说道。
如今,国产装备已在国内各大主机厂完成应用测试,杨浩骏的目光也投向更远:让设备“看懂”材料厚度毫厘之变,自主调节转速进给;持续提升装备的轻量化水平,让工人操作“举重若轻”。
在江苏,丰富的科创资源为产业提供了强力支撑。以集萃精密为代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和能源环保等领域建设研发载体81家,拥有研发人员超过13000人,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450余家,转移转化技术成果累计7000余项,服务企业累计20000余家。
人机交互 “温度”革命
随着我国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科技成果加快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产业化水平得到提升。其中,由多种先进技术共同驱动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正在“加速奔跑”。
走进华夏机器人(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机器人”),身穿深蓝色长袖和牛仔裤、戴着黑色围巾和机甲头盔的通用人形交互机器人“夏起”正在挥动手臂,来回踱步。当它伸出五指仿人的机械手说了声“你好”时,真实得令人恍惚——这正是华夏机器人总经理戴鹏口中“有温度的交互”的具象化呈现。
自2024年成立以来,这家年轻的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不断突破边界。戴鹏将创新聚焦于“手、眼、心、脑”的协同进化:“我们让机器人拥有能抓取物品的灵巧双手,代表不同情绪的仿生人脸,能理解用户意图的情感计算,以及搭载大模型的知识库。”这种全维度的交互突破,使“夏起”“夏澜”等机器人不仅能在展厅接待引导、流畅讲解,还能在文旅场景表演才艺,甚至通过情感计算识别情绪反应。
《江苏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5年,江苏机器人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左右,机器人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50亿元以上。省会城市南京也在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全面推进人形机器人“大脑”“小脑”“肢体”等部件研发,构筑人形机器人通用整机平台。
面对机遇,戴鹏展现出清晰的战略视野:“我们会继续深耕仿生交互的‘温度’,让机器人行走更稳、操作更巧。”目前企业正着力攻克双足行走的场地泛化难题,通过海量场景数据训练提升环境适应能力。在应用端,团队采取“沿途下蛋”策略,先从展厅讲解、儿童教育等易落地场景切入,逐步向康养等刚需领域延伸。
近年来,江苏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成功研发全球首套多电极血管内消融设备、世界最大吨位悬臂式隧道掘进机,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总装下线……过去一年,江苏企业多项“世界级”成果引发关注。
在江苏,科研机构不是“孤岛”,科创企业不是“盲流”,一条“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快速通道正在形成。吕永刚将这种融合归功于江苏的“综合优势”:“我们既有紫金山实验室、苏州实验室等战略科技力量,也有高新技术企业组成的创新方阵;既能用政策和人才支持基础研究,也能让市场引领创新方向。”
从攻克“卡脖子”技术到培育未来产业,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江苏正以“打头阵”的姿态,书写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双翼齐飞”的新时代答卷。
关键词:
相关推荐
朱婷两战43分 为球队进入决赛立下汗马功劳
推荐 2019/04/18西安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
推荐 2019/04/17“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消费者维权不该这么难!
推荐 2019/04/15人脸识别,取件“潮”起来 消费者:刷脸行 但镜头高够不着
推荐 2019/04/12乘电梯还要“左行右立”吗?如何乘梯才更安全?
推荐 2019/04/11热门资讯 日 周 总
为什么有的疫苗只用打1针,有的却每年都要打?
健康 2025/04/29两种呼吸道疾病预防有新变化 专家:不必“疫苗犹豫”
健康 2025/04/29上海数智赋能提升疫苗预防接种质量
健康 2025/04/29关于抑郁症的躯体化症状 这些你需要了解
健康 2025/04/29对声音特别敏感可能是情绪问题 自我调节很重要
健康 2025/04/29澳门将办“绿色公众日”活动 鼓励市民环保生活
节目 2019/03/26抖音多闪精准推荐多位“好友” 博士生起诉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
节目 2019/03/25香港科学园举办大型创科招聘会 60秒求职擂台现场面试
节目 2019/03/13中国原创赛事高山定点滑雪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节目 2019/03/12首例斑狐猴三胞胎正式与游客见面
节目 2019/03/07- 经济大省挑大梁·韧性中国|双翼齐飞 科技2025-05-15
- 皖江第六座公铁大桥首节钢桁梁成功架设2025-05-15
-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外国人眼中2025-05-15
- 非法改装新能源货车,为何还有市场?2025-05-15
- 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963元 下2025-05-15
- 多个重大工程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2025-05-15
- 停产撕拉片成潮玩 二手价格暴涨2025-05-15
- 国际金价跌破3200美元关口2025-05-15
- 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双千万”历史性跨越2025-05-15
- 中国加强战略矿产出口全链条管控工作2025-05-15
- 美国调整对华加征关税2025-05-15
- 西宁曹家堡航空口岸“腹舱带货”业务实现运2025-05-15
- 报告指出: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处高速发展阶段2025-05-15
- 专访港城大校长梅彦昌:港浙协同创新 共塑2025-05-15
- 中拉熊猫债研讨会在京召开 熊猫债是什么?2025-05-15
- 前4月河南外贸创同期新高 机电产品出口劲2025-05-15
- 第22届东博会首设人工智能专馆 东盟多国将2025-05-15
- 中新网评:退货率高的板子不该只打消费者2025-05-15
- “浙江e港通”南昌站专列首发 赣浙铁海联2025-05-15
- 新疆推进中亚国家优质产品准入2025-05-15
- 长三角32个城市(区)旅游协会建立“一体化2025-05-15
- 中证协:2025年一季度券商主承销科技创新债2025-05-15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暂停17家美国实体不可靠2025-05-15
- 4月末中国社融规模存量424.0万亿元,同比增2025-05-15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答记者2025-05-15
- 工信部拟规范儿童手表 多项措施保护个人信2025-05-15
- 郑州首票“中吉乌”铁公多式联运货物发车2025-05-15
- 4月末中国M2余额325.17万亿元 同比增8%2025-05-15
- 潘功胜:中方欢迎更多拉美国家来华发行熊猫2025-05-15
- 沪企冀借巴拿马链接拉美市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