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餐桌看大国“粮”方|村里喜事捎北京 九省共聊“中国粮”
- 香港卫视网
- 2025-03-06 13:38:54
-
收藏
南米北面,三餐四季,柴米油盐,一蔬一饭,一张餐桌既是千家万户的家事,也是乡村振兴的国是。
202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联合安徽日报、福建日报、大众新闻、湖北长江云新闻、新湖南、新甘肃、青海日报、宁夏日报共计9省(自治区、直辖市)媒体共同推出“村里喜事捎北京•我家餐桌上的中国粮”2025年全国两会跨省联动报道。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今日且从小鲜看中国何以“仓廪实,天下安”。
3月,乌江两岸一派生机盎然,春风执绿笔,引得樱桃花蘸着碧波肆意舒展。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驻村干部杨国奇站在观景台前,望着游船缓缓划开翡翠江面,不禁赞叹:
“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播下春信,如今已催发三重金浪——”他指向岸边炊烟袅袅的黄粑作坊、山间铃铛作响的黄牛牧场、坡地连片铺展的黄姜田垄,“看,这正是我们化屋村的‘乡村振兴胜景’!”
如今,化屋黄粑不仅在省内各大超市上架销售,还远销外地,年产量达20万斤,实现收入超过240万元;“化屋小黄牛”称为“肉中带筋、脂香浓郁”的区域品牌,串起了周边村寨的养牛致富路;“化屋小黄姜”被研发为姜酵素、姜甜酒、姜酒等衍生产品,从12元/斤的初级农产品到200元/盒的深加工产品。化屋“三黄”产业展示了化屋村在传统产业品牌化、联村共建链条化、生态资源价值化方面的成功探索。
连日来,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胜利镇联合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里,村民们忙得不可开交。只见一朵朵羊肚菌鲜嫩肥厚,乳白色的菌柄支撑着灰褐色的菌盖,大家正手拿小刀,采下羊肚菌并放入篮中。
小小羊肚菌,不仅是餐桌上的山珍美味,更解锁了地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致富密码。
胜利镇“整镇推进”发展羊肚菌产业,通过县级整合、镇级统筹、村级实施、农户参与,推动该镇羊肚菌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实现村均集体经济增收超百万元,富民效应持续释放。
福建沙县制作板鸭的传统最早可追溯到宋朝年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名相李纲谪居沙县时,将沙县板鸭誉为“禽肉之上品”。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杜坑村正是沙县板鸭的发源地。如今,以自繁自养的半番鸭或者江西鸭为原料,当地人把传统工艺注入烹饪中,靠着一只鸭“孵”出一条产业链。
杜坑村近百户常住居民中,有三分之一居民制作板鸭出售。曾经,板鸭只是属于郑湖乡人舌尖上的“乡愁”;现在,板鸭成了这里乡村振兴的“法宝”。每年有近10万只板鸭从杜坑村“飞”往全国各地餐桌,年产值可达700多万元。
当下,正值冬小麦春管的关键时期。2月25日一早,在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双桥镇双桥村,郓城县鑫福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赵鑫正通过手机APP规划着无人机植保航线。不一会儿,满载着化肥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提前规划好的航线在田间抛洒化肥。
种植大户王玉国站在田埂上望着一架架无人机在自家田里作业,满是感慨。“过去靠人工施肥,600亩地至少忙活一周,如今几架无人机半天就能搞定,不仅效率翻倍,成本还降了不少。”
科技让“会种地”变成了“慧种地”。无人机正成为农民的“新农具”,让“藏粮于技”真正落地。
初春时节,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潘家湾镇四邑村内忙碌不已,最后一波大白菜得在天气转暖前收获。
这里是嘉鱼十里蔬菜长廊所在地,由甘蓝、大白菜、南瓜、冬瓜组成的“两瓜两菜”成了当地蔬菜的主要产品,也让嘉鱼有了“中国甘蓝之乡”的美誉。
为了把蔬菜种植这个富民产业进一步做好,让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嘉鱼县正加速建设总面积1531亩的新街镇农产品产业园,积极发展蔬菜精深加工,促进产业全链条高质量发展。
茶油,又被称为“软黄金”,营养价值高、价格也高。来到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如果村民请你喝茶油,不要惊讶,那是当地最高的待客之道。作为中国最大的油茶产区,湖南全省多地盛产油茶,其中衡南县油茶产业年产值超40亿元。
2021年,在外打拼的衡南县云集街道普贤村村民唐华秋返乡创业,种了100亩油茶。他带领村民们改变以往“零、散、乱”的小家小户种植模式,推动油茶规模化种植。
同时,又与国家龙头企业合作,通过“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统一种苗、管理、加工销售、品牌运营等,与村民共同做大油茶产业规模。
“我们不但吃上了‘油茶菜’,还住上了‘油茶房’,开上了‘油茶车’。”
凭借一碗麻辣烫,甘肃省天水市这座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城市随之闻名全国。麻辣烫的火爆出圈,不仅撬动了一城文旅,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动能,还让与之相关的蔬菜产业也尝到了“甜头”。
随着“天水麻辣烫”所需蔬菜量的骤然增多,农场的用工需求也持续增加,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永清镇杜沟村的清水县兄弟兴旺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张红兵抓住了机会,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和增收。周边村民通过参与蔬菜的种植、采摘、装配等环节,有效实现家门口就业。
小小蔬菜,落地生金,不仅成了群众增收致富的“好帮手”,更是在乡村振兴的发展道路上种出了新希望。
“德吉”,藏语中意为幸福,闹尖措一家就生活在这个名为德吉的地方。
今年49岁的闹尖措一家在2017年以前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当时所住的地方处于浅脑山地区,不仅交通闭塞,生存条件也非常不好。为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问题,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闹尖措一家搬入了德吉村的新家。
作为移民新村,德吉村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新发展道路。如今,闹尖措用自己种的麦子自己榨的油,炸出一个个原生态滋味浓郁的油炸馍馍招待客人。
村里跟闹尖措一样从事农家乐行业的人家还很多,为了让游客吃好玩好,他们主动精进厨艺,用原生态美食留住每一个向往这里的人。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青铜峡市邵岗镇连湖农场种植户马鑫的温棚内,阳光透过卷帘洒进温棚,照在西红柿上,颜色从浅粉到正红,格外诱人。
此时,马鑫正和连湖社区居委会主任曹世慧在垄间穿梭,忙碌地拍摄新一期“连湖好物分享”的短视频。
这几天,马鑫温棚里的头茬西红柿刚一上市,短短几天内1000公斤西红柿被抢购一空,收入达到1.2万元。
“以前,我只能等着游客上门采摘,或者靠商贩卖个好价钱。现在,靠网络短视频我们的西红柿不仅‘不愁卖’,还‘卖得好’。”马鑫说,如此一来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让连湖西红柿的名声传得更远,吸引全国各地的消费者网络下单“一键到达”。村里喜事捎北京我们餐桌上的中国粮愈发丰富人民的日子也是愈发舒心从一张餐桌看大国“粮”方我们有信心、有底气端好“中国饭碗”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
关键词:
相关推荐
朱婷两战43分 为球队进入决赛立下汗马功劳
推荐 2019/04/18西安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
推荐 2019/04/17“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消费者维权不该这么难!
推荐 2019/04/15人脸识别,取件“潮”起来 消费者:刷脸行 但镜头高够不着
推荐 2019/04/12乘电梯还要“左行右立”吗?如何乘梯才更安全?
推荐 2019/04/11热门资讯 日 周 总
(新春走基层)药房里的健康管家:春节“守护”即团圆
健康 2025/02/04首版丙类药品目录年内发布,如何影响国内医药行业?
健康 2025/02/04假期智齿捣乱?一文教你见招拆招
健康 2025/02/04孩子吃饭塞牙了,能给孩子“剔牙”吗?
健康 2025/02/04流感别硬扛 出现这些症状千万别拖!
健康 2025/02/04澳门将办“绿色公众日”活动 鼓励市民环保生活
节目 2019/03/26抖音多闪精准推荐多位“好友” 博士生起诉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
节目 2019/03/25香港科学园举办大型创科招聘会 60秒求职擂台现场面试
节目 2019/03/13中国原创赛事高山定点滑雪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节目 2019/03/12首例斑狐猴三胞胎正式与游客见面
节目 2019/03/07- 从一张餐桌看大国“粮”方|村里喜事捎北京2025-03-06
- 专访《哪吒2》配乐师朱芸编:中西音乐融合2025-03-06
- 东西问丨福斯托·准奇利亚:如何迎接人工智2025-03-06
- 三部门联合发文:在八省市开展知识产权金融2025-03-06
- 良渚博物院双语服务队:向世界讲好良渚文明2025-03-06
- 通话约50分钟 特朗普与特鲁多讨论关税和芬2025-03-06
- 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中国民主的新形态与2025-03-06
- 福州“3·5”学雷锋纪念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025-03-05
- 金建铁路全线隧道贯通 浙中城市群建设加快2025-03-05
- 高原造光者 浙江光伏“工匠”的十四载援青2025-03-05
- 外国友人“趣淘”福建漳州:同庆“三八”话2025-03-05
- 青海最新真菌资源调查填补高海拔区域菌物多2025-03-05
- 滴!大学生实践团打卡国内首条空轨 体验未2025-03-05
- 中国建筑师刘家琨荣获2025年普利兹克建筑奖2025-03-05
- 赵冬苓非常不喜欢饭圈互撕2025-03-05
- 任子威:希望南方多成立冰雪运动场馆2025-03-05
- 会否邀请港澳运动员到北方体验?任子威:当2025-03-05
- 第九届中日韩记者交流活动在京启动2025-03-05
- 广东工业大学-喀什大学开展合作交流2025-03-05
- 代表通道丨张天任: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2025-03-05
- 文艺宣讲师:让文艺走出象牙塔2025-03-05
- “微笑”背后居然暗藏可怕疾病?无创DNA检测2025-03-05
- 福建漳州海警局连续查获2起走私案 查获涉2025-03-05
- 代表通道丨张俊杰:让患者们再也不用拎着一2025-03-05
- 浙江古城微光:绍兴供电系统的“她”力量2025-03-05
- 新疆首例“换心人”健康生活22年2025-03-05
- 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海南消防探索“非现场检2025-03-05
- 河南拔除3个松材线虫病、9个美国白蛾疫区2025-03-05
- “中国薯都”春耕三重奏2025-03-05
- 2025年北京安宁疗护床位将达到1800张202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