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跨越千年的时代回响——深圳南山原创《追光》摘得“群星奖”

  • 来源:财讯网
  • 2025-11-04 21:51:38
分享到:
  • 收藏
“在夸父追日的古老东方,追光者的奇迹又在时代的海疆激荡……”伴随着鲜明节奏,千年神话“夸父逐日”的现代寓言在剧场内回荡。灯光流转间,远古的执着追求与今日特区的奋斗精神交织共融,以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唱响了新时代奋斗强音。

11月4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报送,由南山区文化馆联合深圳市文化馆及福田区公共文化体育发展中心共同创作出品的原创表演唱《追光》,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暨第二十届“群星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音乐类“群星奖”大奖。此次获奖,是该奖项改革近10年来,广东省在音乐类别中摘得的首颗“星”,含金量不言而喻。

作为中国群众文艺领域的最高政府奖,本届“群星奖”共有1996个演出单位的5039个作品(团队)、29.5万群众文艺工作者参评,经过初选、复评及终评,最终从全国报送的数千部作品中评选出60个获奖作品(团队),涵盖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广场舞、群众合唱六大门类。其中,音乐类评选竞争激烈,全国共有133件优秀音乐作品进入复赛,经严格评审,仅有27件作品入围总决赛,并最终评选出10件作品授予群星奖大奖。《追光》以其独特的艺术构思与丰富的舞台呈现,成为本届评选中闪耀的星。

艺术创新:赋予传统神话当代表达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深圳需要如夸父般“敢为天下先”的担当,需要一批批心怀梦想的奋斗者,在这片改革与发展的热土上追光而行。作品《追光》以“夸父逐日”为灵感基底,谱写了新时代奋斗者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故事,在思想与艺术层面实现了多重突破。

兼具思想性与地域性,诠释传统文化的现代延续。作品以夸父“不言败不放弃”的精神为核心,隐喻现代人直面困境的勇气。歌词中“风暴扑来心却要逆风飞翔”与“敢为人先,奋斗在浪奔潮涌的路上”的誓言,生动刻画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坚韧品格;最终章“啊,其实我就是那道光”的宣言,更实现了从“追光”到“成为光”的精神升华,展现了个体与集体在追梦过程中的价值蜕变,超越了简单的励志主题。另一方面,《追光》题材深度融合中国神话元素,唱法上采用民族音乐语汇,旋律中隐约可见五声音阶的痕迹,部分段落带有戏曲唱腔的起伏感,增强了东方韵味;同时通过“古老的东方”“城市灯火”等意象,将传统神话与深圳当代城市化进程结合,展现文化根脉在新时代的延续。

艺术表现上,《追光》融合多元音乐元素,打破传统音乐剧作边界。引子借鉴拉威尔《波莱罗舞曲》的节奏型并加以改编,融入Rap、BLues(蓝调)与广东音乐《步步高》的元素,运用丰富的和声织体、复调、转调及花腔等技法,构建出兼具中国美学风格与现代气质的音乐语言。

作为表演唱,《追光》在曲式上突破传统,融入戏剧化肢体语言与舞台叙事。四声部合唱通过精密的声部交替与叠加,形成螺旋上升的情感张力。特别是在“追赶太阳”主题乐句的处理上,不同声部的模进展开,营造出追逐的磅礴气势,使观众在视听双重体验中感受作品内核。

舞台视觉同样彰显匠心,体现深圳特色。LED背景从苍茫群山过渡到蔚蓝海浪,最终定格于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象征深圳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完整历程。特别设计的船头造型,呼应“永立潮头”的时代精神;灯光设计上,开场聚光灯突出叙事性,中段蓝色调呼应海洋元素与BLues(蓝调)音乐,结尾的蓝色主基调则象征着梦想的无限延伸;演员服装则采用高科技面料,体现深圳科创之城定位,而结尾以一袭红裙点题,代表党和国家的引领,寓意每个人都是一束光,进一步升华了作品立意。

制作精良:彰显南山文艺创作成果

通过艺术的形式,将深圳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转化为可感知可共鸣的艺术表达,是《追光》的创作初衷。演出谢幕,观众能深切感受到,它既是一束照亮城市发展的光,也是每个平凡人心中的那道光。

舞台上的精彩呈现,源于幕后无数次的打磨与锤炼。《追光》创作于2023年5月,同年在广东省群众艺术花会(音乐舞蹈)中斩获金奖。历经两年精心打磨,作品在深圳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多次参与省、市惠民演出,收获热烈反响。其间先后邀请全国著名词曲专家来深开展5次专题研讨,不断优化词曲与舞台呈现方式。

演员选拔是决定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根据“群星奖”要求,参评演员须为业余身份,而《追光》演唱难度极高,需同时具备业余属性和专业水准。经过多轮选拔与排练,最终演出团队由深圳市中小学声乐教师、市区文化馆业务骨干及培训机构声乐老师组成,多元背景恰恰成就了作品丰富的表现力。

排练过程也是困难重重。复杂的复调、多变的和声以及融合多种风格的演唱,对演员尤其是花腔女高音的要求极高,纯美声唱法篇章对部分民歌、通俗唱法的演员来说也是不小挑战,16人的室内合唱编制,更要求声部平衡与声音融合达到高度精致和谐,可以说,这部作品对每位演员的要求都达到了苛刻的程度。经过逾百次高强度排练,团队最终以精准而富有感染力的演绎,呈现出一束凝聚艺术追求的“追光”之声。

舞台背后,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小插曲。“只为追逐心中的那道光,那道光在路上”,第一章节无伴奏纯人声部分,需要演员自行卡准节奏,一旦抽离指挥,大家的拍子便无法一致,自然无法唱好,团队反复调整训练、精细打磨,直至形成肌肉记忆。第二章节的排练也遇到了瓶颈。临比赛前几天,因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导致这一章在排练时演员们的状态直线下滑,演唱节奏滞后,经过两天休息调整状态后重回正轨。当中对每一个细节的苛求,都凝聚着团队对艺术的执着。

2025年10月,历经千锤百炼的《追光》终于以完美之姿亮相“群星奖”舞台,以极高的表演张力和艺术感染力,向全国观众展现了南山乃至深圳群众文化的魅力。

《追光》的精彩绽放,是南山区文化馆近些年积极推动文艺精品创作并取得累累硕果的缩影。该馆始终坚持“文艺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理念,将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摆在突出位置,通过系统规划、完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并积极链接社会优质资源,为文艺精品的诞生培育了丰沃土壤。这一系列举措结出丰硕成果,其参与创排的《醒莲》《走山》《城市节奏》等作品先后斩获多届“群星奖”大奖,现代舞、合唱、小品等多项作品也在“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国际合唱节”等国家级权威赛事中屡获佳绩,持续推动南山文艺精品走出深圳,在全国舞台上大放异彩。

此次获奖,不仅是南山区群众文艺创作实力的体现,也是深圳乃至广东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繁荣群众文艺创作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追光》如催人奋进的号角,激励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每一个追梦者勇敢前行,拥抱属于自己的那束光。相信,在南山这片文化沃土,将有更多彰显时代精神、贴近人民生活的优秀作品相继涌现,为深圳建设高质量文化强市添彩,为人文湾区建设注入深厚内涵。

(文/温秋圆)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