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竞速: “人造太阳”如何照进现实?
- 香港卫视网
- 2025-03-27 17:36:05
-
收藏

图为星环聚能聚变试验装置。
在众多科幻作品中,无论是《星际迷航》《银河帝国》还是《三体》,核聚变都被设定为宇宙探索的能源基础。而如今,曾经的幻想已经不再遥不可及。权威专家认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归根结底是能源问题,而核聚变是最可能的解决方案。“人造太阳”、无限能源电站,正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
在公众印象中,核聚变一向是“国家队”的专属赛道,只有庞大的科学装置和顶级实验室才能涉足。然而,在这场竞赛中,国内一批来自高校、研究所、创投圈的年轻创业者正悄然崛起。他们的目标是,把巨型“聚变航母”拆解成便携的“能源无人机”,把复杂的科研转化成更快落地、更低成本的“小型人造太阳”。
风口已至,“大装置”与“小装置”的协同突围
当前,核聚变产业布局清晰:一边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队”,另一边则是迅速崛起的商业化公司。
“国家队”建造的是“大型人造太阳”,比如国际合作的ITER、中国的东方超环和环流三号、韩国的KSTAR、欧洲的JET等。这些装置就像是“训练太阳的实验室”,正在模拟太阳的燃烧过程,验证聚变是否可控、能不能持续、材料能不能扛住高温高压——为未来真正点亮“人造太阳”打基础、做准备。
商业化企业则采取“小型人造太阳”的模式,通过开发小型、模块化的聚变反应堆,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清洁能源,从而加速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这相当于在一个集装箱大小的装置中驯服一个太阳——听起来像科幻,做起来是工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私营资本和技术先锋公司加入这一赛道。
例如,美国Helion Energy公司正在推进线性装置路线,强调紧凑结构和快速能量回收,其提出的50兆瓦商业供电目标已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背后由山姆·奥特曼、Founders Fund等硅谷资本支持;英国First Light Fusion则探索“子弹撞击式”聚变方式,即通过高速动能引发聚变,类似于在靶材上精准“打出火花”。这些技术路径展现出商业公司在低成本、快部署上的技术活力,拓宽了全球聚变工程的想象空间。国际组织ITER也计划与私营公司合作共享知识,推动大科学计划与商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在国内,商业化企业正以多元技术路线并进的方式展开探索:有的聚焦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技术,追求能量增益的突破;有的则尝试结构更为紧凑的直线型路线,力图在成本和效率之间找到平衡点;还有团队从实验室走出,用最短时间完成第一等离子体实验,将多年科研积淀快速转化为工程实践。
聚变加速,风口已至。2024年,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以核聚变为代表的未来能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这一顶层政策信号,被业内视为“吹响了我国可控核聚变迈向落地应用的冲锋号”。
各地也在迅速响应。例如,上海提出构建“4+3”先进核能发展格局,在临港、浦东、闵行、宝山等地布局核能装备制造及材料基地,在漕河泾、嘉定等地构建聚变研发集群,计划到2025年核电相关产业保持两位数增长,打造全球有影响力的核电产业集群。
政策助推之下,核聚变能否真正走出实验室?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聚变领域首席科学家段旭如表示,从全球发展看,聚变商用有望在2050年前后实现,但也不排除随着高温超导、人工智能、先进材料等技术的突破,商业落地时间进一步提前。
从东方超环千秒放电,到直线型装置快速迭代,再到Helion喊出2028年前为微软供电的倒计时计划,一切都说明:核聚变商业化“赛道”,已进入工程倒计时阶段。当前,“十五五”能源规划正紧锣密鼓地制定中,核聚变或将在未来五年迎来关键突破窗口。
多样路径,中国“人造太阳”的创业群像
不同路径汇成了当下中国商业核聚变的产业版图。
3月,在距离西安古城墙北面30公里左右的陕西星环聚能科技有限公司所在地,研究人员正在抓紧进行高温超导磁体的研发,为下一代可控核聚变装置的建设做准备。
星环聚能成立于2021年,由原清华大学的聚变实验室成员创办。“我们不是换方向,而是换一种解题方式。”创始人陈锐表示。
公司成立后,仅用279天,就与清华大学共同完成了SUNIST-2聚变实验装置的建设,并成功获得第一等离子体。2023年10月,他们用三个月时间将等离子体电流提升了一倍,装置磁场指标达到了同类技术中的世界领先水平。让原本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构想,变成了现实可行的工程方案。
去年,该公司在球形托卡马克多个领域均实现了突破,包括实现国际首个重复重联技术方案的稳定运行,以及在高温超导磁体研发方面进展明显。同时,还实现了聚变衍生技术的产品化和商业化,产生了一定的销售订单,开始具备自主盈利的“造血”能力。
在成都龙泉驿,2025年2月19日的阳光洒在一处正在改建的工业基地上,瀚海聚能的聚变装置基地工程正式启动。这家成立于2022年的年轻公司专注于直线型场反位形(FRC)技术,目标是用更紧凑、更灵活的装置构建“小型人造太阳”。
“传统路线必须持续稳定地‘点燃太阳’,但这对材料、控制系统都是极大挑战。”公司董事长项江解释说,“如果说传统技术像是庞大的地铁系统,我们想造的,是一辆轻盈高效、跑得快的磁浮车。”
为了解决商业化路上的“烧钱”难题,瀚海聚能提出了“沿途下蛋”的策略,即在聚变发电实现前,先利用聚变中产生的中子开发医疗和工业中子源技术,服务于癌症治疗、核药同位素生产、中子成像和核废料处理等多个领域,从而打通短期商业变现的路径。“这既是科学探索,也是一场持续造血的商业试验。”项江说。
在上海临港,另一支团队的节奏也在加快推进。能量奇点成立于2021年,是国内首家聚变创业企业,其“洪荒”系列装置瞄准的是高温超导托卡马克技术。
去年,能量奇点自主研发的“洪荒70”装置成功完成等离子体放电,迈出了关键一步。今年3月,他们又在磁体技术上取得突破——新一代“大尺寸强磁体”成功达到21.7特斯拉的磁场强度,刷新了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CFS公司保持的20.1特斯拉的世界纪录。按照计划,下一代“洪荒170”装置目标直指全球先进水平的美国SPARC项目。
前路不易,核聚变商业化的挑战与破局
尽管核聚变前景广阔,但商业化过程中仍存在多重挑战。
首先是技术层面的难题。多位受访专家学者指出,当前核聚变技术需要解决三大关键问题:
一是稳定运行的挑战,聚变装置必须从短时间的实验逐步过渡到连续稳定运行状态,目前国内装置的运行时间普遍仅为百秒量级,远未达到数小时甚至数天的需求;
二是材料和零部件的可靠性挑战,聚变装置内高温、高中子辐照的极端环境需要专门的“超级防护服”,即抗中子辐照、高耐热材料,但目前相关技术与产业配套还不成熟;
三是能量增益效率问题,要真正实现能量输出大于输入的净能量增益,需要进一步提高装置整体效率与协同运作能力。
产业方面,项江等表示,目前产业链配套还远不成熟。“我们就像打造一个‘炼丹炉’,不仅需要突破‘炼丹’技术,‘炼丹炉’本身要能承受上千万度等极端条件带来的瞬间冲击,这是一项复杂工程,需要聚变公司自身以及联合相关上下游企业共同努力。”
其次是资金瓶颈。陈锐表示,过去五年中国市场化资金对核聚变领域的投入仅为5亿美元,明显低于美国同期约5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资金不足导致国内企业研发进度和规模化发展受到明显限制。
再次是公众认知不足。受历史上核裂变事故的影响,公众普遍对核聚变缺乏清晰的认识,担忧辐射风险和环境污染问题,影响了社会支持力度与政策倾斜。
那么,核聚变真的安全吗?会不会像核电站那样有污染?受访专家表示,通俗地说,聚变就像是地球上的“太阳模拟器”,它的燃料来自海水,不会失控爆炸,反应一旦中断就自然熄灭,产物几乎无污染。它更像是一颗“可控的太阳种子”,而不是危险的定时炸弹。
针对这些问题,业内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快构建适合聚变技术的专门监管体系,明确项目审批流程与安全标准;出台具体支持政策,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与土地使用政策;同时推动国家队与商业公司在科研平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协作。此外,应大力开展公众科普教育,消除公众对核聚变技术的误解,提升公众对聚变清洁安全特性的认知。
“当社会需要核聚变的时候,核聚变就能实现。”托卡马克之父阿尔茨莫维奇半个世纪前的预言,如今正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这场“点亮太阳”的接力跑,正由科研机构、商业公司、资本和政策接续推进。
关键词:
相关推荐
朱婷两战43分 为球队进入决赛立下汗马功劳
推荐 2019/04/18西安奔驰女车主和西安利之星达成换车补偿等和解协议
推荐 2019/04/17“奔驰女车主哭诉维权”,消费者维权不该这么难!
推荐 2019/04/15人脸识别,取件“潮”起来 消费者:刷脸行 但镜头高够不着
推荐 2019/04/12乘电梯还要“左行右立”吗?如何乘梯才更安全?
推荐 2019/04/11热门资讯 日 周 总
三亚打造“中医药+康养旅游”新名片
健康 2025/03/18减重科开诊 医生帮你避开减肥误区
健康 2025/03/18人工智能赋能阿尔茨海默症早筛 助力科学早期干预
健康 2025/03/18重庆大学发布“智慧医疗大脑”和“未来AI医院”建设方案
健康 2025/03/18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平均睡眠时长为7.06—7.18小时
健康 2025/03/18澳门将办“绿色公众日”活动 鼓励市民环保生活
节目 2019/03/26抖音多闪精准推荐多位“好友” 博士生起诉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
节目 2019/03/25香港科学园举办大型创科招聘会 60秒求职擂台现场面试
节目 2019/03/13中国原创赛事高山定点滑雪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节目 2019/03/12首例斑狐猴三胞胎正式与游客见面
节目 2019/03/07- 商业化竞速: “人造太阳”如何照进现实?2025-03-27
- 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如何培养2025-03-27
- 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2025-03-27
- 让万亿级市场“飞”得更稳2025-03-27
- 额度“不设限” 三大运营商算力投资再加码2025-03-27
- 新华全媒+|一大波未来科技来袭 中关村论2025-03-27
- 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不允许再使用“2025-03-27
- 8个月卖出100万件!一起了解这个文创销“冠2025-03-27
- 世界看博鳌|吉尔吉斯共和国前总理:人心齐2025-03-27
- 专访丨贸易保护主义“回旋镖”将伤及美国自2025-03-27
- 加快形成提振消费的强大合力(每月消费观察2025-03-27
- 奋斗在春天里丨“滴灌+长效” 破解民企融2025-03-27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政策加力,一组消费数据透2025-03-27
- 【终止怀孕费用】药物流产还是人工流产?深2025-03-27
- 礼赞生活满意万家,华润万家在减塑中传递环2025-03-25
- G-DRAGON 2025世界巡迴演唱會【Übermensc2025-03-25
- 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船体涂装揭2025-03-25
- 中信银行信用卡全面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2025-03-25
- 上海海关推出新措施助推上海“首发经济”发2025-03-25
- 广南联络线西塱隧道出口明挖段主体结构顺利2025-03-25
- (投资中国)淡水河谷CEO眼中“最重要发展2025-03-25
- 吴海生:AI为中国企业撬动“产业升级+国际2025-03-25
- 两部门解读修订后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2025-03-25
- 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创历史最高2025-03-25
- 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今天举行2025-03-25
- 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上线2025-03-25
- 一条龙通关 中欧班列(郑州)集结中心5月2025-03-25
- 放大以旧换新政策效应2025-03-25
- 主动把握新技术应用创造的就业机会2025-03-25
- 市场监管总局印发《违法实施经营者集中行政2025-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