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媒体采风团行走潮宗街、太平街,倾听长沙老街巷里的千年回响

  • 香港卫视网
  • 2025-07-17 09:30:22
分享到:
  • 收藏

7月14日,由粤港澳主流媒体记者、网络大V组成的采风团行走进潮宗街与太平街,用镜头捕捉时光褶皱里的故事,用笔触书写千年古城的新旧交响。这片被历史浸润的土地,正以独特的“潮”与“烟火”,诠释着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命力。

潮宗街:麻石深巷里的时光褶皱

“哇,长沙的每一条老街,都像一本活着的历史书。”刚踏入潮宗街,香港商报的记者何雯感叹不已。

潮宗街是长沙仅存的四条麻石古街之一,踩着6500块明清麻石铺就的路面,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琴键上。明代县衙的威严、清代米市的喧嚣、近代革命者的低语,都藏在潮宗街的肌理里。

01.JPG

▲粤港澳媒体采风团在潮宗街

讲解员介绍,“潮宗”原名“朝宗”,寓意为朝拜祖宗。旧时街口聚居着许多挑河水卖的脚夫,终日街头淌满河水,“朝”遂演化成“潮”。这里是“潮宗街”,得名于明代湘江畔的老城门“潮宗门”。

采风团走进九如里红砖公馆,只见眼前清末民国的街巷肌理完整呈现,仿佛诉说着民国风华。九如里红砖公馆门上嵌汉白玉石碑, 上面嵌有书法家黎泽泰所书“九如里”三字。据介绍,公馆是古代官方用于接待往来客人的寓所, 晚清时又成为社会上流人物居处的雅称。

九如里公馆建于长沙文夕大火(1938年) 以后, 是长沙老城区保存较好的民国公馆之一, 有多位民国政府高官、富商等居住于此, 如中央银行长沙分行行长辛蘅若、国大代表万衡等。

采风团穿梭于楠木厅的青砖木椽间,或轻抚墙砖弹痕,或坐听玉兰叶落,仿佛触摸到岁月深处的历史回响。据介绍,这里曾是 “韩国国父”金九及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活动旧址, 2009年得到修缮, 辟为纪念馆, 介绍临时政府要员在长沙的活动, 并还原了要员们居住时场景。 该旧址已写入韩国历史教材, 绝大多数韩国游客来长沙旅游, 必到此参观。

如今,潮宗街正焕发生机。在街角巷陌,扬抑着蓬勃朝气。潮宗街,正被打造成活力四射的“青年发展型社区”,荣获“中国青年创业社区”称号。

记者们纷纷感叹:“老街的烟火气和新锐设计碰撞,让长沙不只是'网红',更成了文化磁场。”

太平街:烟火人间里的文明密码

相比潮宗街的文艺气质,太平街更显烟火蒸腾。夜幕降临时,老街化身光影盛宴。

IMG20250714194232.jpg

▲太平街上的“茶颜悦色”

茶颜悦色的店面前,香港卫视记者正品尝着一杯“幽兰拿铁”,“长沙是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烟火气旺盛的城市。”

刚拐进街口,非遗太平老秤店文嗲的吆喝声已钻入耳畔:“称心如意嘞!”这位坚守五十载的手艺人,正用祖传技艺为游客称体重:“立夏称一称,全年保安康,这杆秤秤的是良心,也是老祖宗的规矩。”

利生盐号旧址的门前,摆着两口装盐的大缸。讲解员介绍,两口大缸一口装精盐,另一口装子盐。职员们用铁丝网筛先将运到店内的盐筛一道,筛出盐中的泥坨石块等杂物,倒入木桶中,使往来顾客都能看到。同时,利生盐号职员身上的衣服是没有口袋,避免在生意场上受到任何商业的贿赂。所以当时利生是老长沙信誉最好的盐号。

IMG20250714193915.jpg

宜春园古戏台旁边的一面文化墙上,“正长沙”三个字吸引了采风团的目光。讲解员介绍,其中“正”字有两层含义,第一是强调太平老街的“正”,是长沙真正的中心,历经2000多年都未曾改变。第二层含义是指,无数湖湘仁人志士的共同特性——一身“正气”,同时也是湖湘廉洁文化宝贵的财富。

随后,采风团来到贾谊故居,讲解员介绍,西汉时期,伟大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出任长沙王太傅三年期间,居住于此,并写下了《吊屈原赋》和《鵩鸟赋》两篇著作,开汉赋之先河,因此成为了湖湘文化的源头,太平老街被誉为是“湖湘文化的发源地”。

太平街,不仅有烟火蒸腾处淬炼出的千年文脉,还有青石板上喧嚣着市井温情,更在贾谊故居的墨香中,沉淀为湖湘文明的源头活水——这里的热闹不只是舌尖与光影,更是活着的老规矩、看得见的诚信与生生不息的正气在人间烟火里代代相传。

从茶颜悦色“一杯鲜茶的仪式感”,到贾谊故居的千年文脉,从潮宗街的麻石深巷到太平老街的市井长廊,长沙老街正书写着独特的生存哲学。长沙不仅守得住历史,还接得住新生,这便是长沙最动人的“潮”,这或许就是文化遗产最美的模样——在烟火尘世中生生不息,于时代浪潮里永远年轻。


关键词:

分享到:

  • 至少输入5个字符
  • 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