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团长“唤醒”千年木偶戏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5-09-05 17:19:01
-
收藏
这场热闹的背后,是一门古老艺术。塘坊木偶戏起源于江西省广昌县塘坊镇,相传源头可追溯至汉代。它属提线木偶戏,木偶以荷木雕刻,头部、四肢关节以丝线相连。演员凭借手中丝线,便能让木偶击鼓、舞剑、送物、翻跟头,动作细腻逼真、活灵活现。
几代农民艺人“忙时务农,闲时登台”,凭着一副扩音器、一台幻灯机,把木偶戏演到赣闽边界的村镇,年均演出超过160场,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流动的乡村大舞台”。2013年8月,塘坊木偶戏被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然而,这门家喻户晓的“掌中艺术”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启新木偶戏剧团团长、塘坊木偶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谢帮银,已在这方寸舞台上坚守20余载。他与同伴们用丝线牵引木偶,也牵动着几代广昌人的文化记忆与乡愁。
1968年,谢帮银出生在江西广昌县塘坊镇。塘坊素有“入闽咽喉”之称,自古人来人往,也是广昌木偶戏的发源地。村里人常说:“没看过一场木偶戏,就算没过年。”孩提时代的谢帮银,正是在这种氛围里,被“掌中世界”深深吸引。
17岁时,谢帮银开始学习民间音乐,跟着乡里的老艺人唱短篇小戏。他嗓音洪亮,模仿力强,常常一句唱腔就能惟妙惟肖。一次,他在戏台旁看木偶戏时,被老师傅注意到。师傅对他说:“你嗓子好,又肯学,不妨来试试木偶戏。”起初,他只是觉得新鲜,可当亲手拿起木偶的那一刻,他被一种奇妙的感觉击中了。
木头雕刻的人物,在谢帮银的指尖丝线上竟“活”了起来。挥手、点头、走步,甚至挥剑,都有模有样。谢帮银形容,那一瞬间就像“给木头注入了灵魂”。此后,他几乎把所有的闲暇都花在学习木偶戏上——白天练唱,晚上对着油灯操线,不停琢磨每一个动作的轻重与节奏。
练功是枯燥的。木偶看似轻巧,却有四五斤重,牵引线又细而多,手上稍有抖动,台上的动作就显得僵硬。谢帮银常常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直到手臂酸麻。操纵木偶时需要眼到、手到、心到,他便在镜子前反复琢磨,甚至把木偶的影子投到墙上,揣摩怎样更像一个“活人”。
谢帮银的手指常被磨起血泡,后来长满厚茧。有人劝他“太辛苦了,不如回去唱大戏”,但谢帮银不肯。他说:“木偶一开口,唱的就是我的心。”
1996年,谢帮银正式拜师学艺,系统掌握了塘坊木偶戏的唱、念、做、打。同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老艺人一起成立了“启新木偶戏剧团”。从一个热爱看戏的青年,到真正走上舞台的操偶艺人,他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木偶戏天地。
技艺渐深,谢帮银渐渐明白,木偶戏之所以能让人着迷,不仅是因为它能让木头“活”过来,更因为那方寸之间承载着两千年的文化记忆。
2012年,谢帮银带领剧团申报非遗项目。次年,塘坊木偶戏被正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谢帮银也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肩上忽然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剧团取名“启新”,寓意既要承继传统,也要开创新局。他常说:“木偶戏要唱在乡亲心里,也要唱给后人听。”
谢帮银的舞台并不总是灯火辉煌。更多时候,他面对的,是零散的观众、沉重的生计,以及“后继无人”的焦虑。
启新木偶戏剧团如今有6名成员,平均年龄在60岁上下。他们大多是乡里的老艺人,农忙时下地干活儿,农闲时才聚在一起登台。算下来,人均年演出收入不足1万元。有人开玩笑说:“我们这叫‘半农半戏’。”可在谢帮银心里,这并不是玩笑,而是剧团真实的生存状态。
“要说挣钱,不如去打工。”谢帮银坦言,木偶戏演出费低,常常一场下来分到个人手里,也就几百元。平日里,他只能靠做零工、种田补贴家用。
2003年,谢帮银去了福建厦门的一家工厂打工。一次春节回乡,他临时演出,结果戏约不断。工厂几次催促返岗,他始终不舍离开戏台,最终被认定为“自动离职”。妻子黄桂香至今还会抱怨:“要不是唱戏,咱家日子能好过点。但他一心想着木偶戏,也算是认死理。我们做家人的,也只好支持。”
最让谢帮银揪心的还是木偶戏传承的问题。木偶戏学艺过程漫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毅力。他带过5个徒弟,最终都没能坚持下来。有的嫌太辛苦,有的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
谢帮银苦笑:“木偶戏能传下去,全靠下一代,可孩子们都不愿来。”
这几年,剧团设备老旧,扩音器嘶哑,灯光故障频发,谢帮银不得不一边演出,一边筹措资金维修。更让他焦虑的,是年轻观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不断分流。
“有时候觉得,我们像逆水行舟。”谢帮银又补了一句,“再难也要撑下去,不然这门戏就真没人唱了。”谢帮银常说:“木偶戏在我们手上断了,那才是真正的罪过。”
几年前,谢帮银主动向县文联寻求支持,请当地作家创作了3部现实题材的新戏——《礼金》《亲家亲母》《我是宪法宣传员》。这些剧目以木偶为载体,折射当下社会生活,使得表演既保留传统韵味,又与时俱进。谢帮银深信:“木偶要能讲述新故事,才能走进当代观众心里。”
在广昌县文化馆馆长杨柳的印象中,谢帮银是少见的守艺人。“他不仅坚持传统,更努力让木偶戏重新焕发活力。”近年来,在县文化馆的推动下,塘坊木偶戏走进校园、社区、广场,观众群体逐渐年轻化。
作为传承人,谢帮银也经常带着木偶戏走进中小学校。谢帮银会把木偶放到讲台上,让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和体验。他一边操纵木偶,一边解说:“你看,这根线动,它便能走路;那根线一抖,它就能作揖。”在他看来,这些体验课不是表演,而是播下一粒种子。“只要有一个孩子愿意学,我就愿意免费教,把一辈子的功夫都教给他。”
今年,广昌县文化馆计划邀请谢帮银,以“师徒传承”的方式,指导旴河戏剧团的青年演员学习木偶技艺。对此,谢帮银满怀期待:“只要有人愿意接过这根丝线,木偶戏就不会断。我打算在网上开账号、做直播,吸引更多人关注木偶戏。”
这些年,谢帮银带领剧团奔走于不同的舞台:县城广场、市级大型活动、外省乡村……他明白,只有不断拓展舞台,木偶戏才能有更多生存空间。谢帮银梦想着有一天,塘坊木偶戏能在更大的剧场被人看见,让更多观众知道:这不仅仅是乡村的“草台班子”,而是一门凝结两千年智慧的艺术。
至今,谢帮银依然保持着近乎仪式般的习惯。每当夜深人静,他便点亮案前的灯,将木偶一一摆放,仔细整理衣饰。
有人问他:“你这样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沉默片刻,说:“为了心安。”
关键词:
相关推荐
今日发车!无锡高校直通车来啦!-每日精选
推荐 2025/08/29每日聚焦:保利置业集团(00119)中期溢利同比减少44.31% 不派中期股息
推荐 2025/08/29每日焦点!央视:福建舰将集齐舰载弹射战机、隐身战机、预警机、电子战机、反潜直升机“五件套”!
推荐 2025/08/29山西江淮重工申请用于薄壁壳体的可变径装夹装置及方法专利,压紧薄壁壳体的内凸台面|微资讯
推荐 2025/08/29热门资讯 日 周 总
胃肠不适、晒伤多发?中医支招健康过“三伏”
健康 2025/08/13防汛关键期,如何安全避险?
健康 2025/08/13立秋养生贵在“收”
健康 2025/08/13国家卫健委:警惕“秋老虎”和换季健康谣言,养生莫信“偏方”
健康 2025/08/13中国医师协会以岭关爱医师健康专项基金2025医师节关爱医师座谈会在烟台举行
健康 2025/08/13澳门将办“绿色公众日”活动 鼓励市民环保生活
节目 2019/03/26抖音多闪精准推荐多位“好友” 博士生起诉抖音、多闪侵犯隐私权
节目 2019/03/25香港科学园举办大型创科招聘会 60秒求职擂台现场面试
节目 2019/03/13中国原创赛事高山定点滑雪公开赛总决赛落幕
节目 2019/03/12首例斑狐猴三胞胎正式与游客见面
节目 2019/03/07- 农民团长“唤醒”千年木偶戏2025-09-05
- 探访兴安林下经济:药丰果蓝松子香2025-09-05
- (乡村行·看振兴)闽东“小红都”焕新颜:2025-09-05
- 湖北发布强对流黄色省级预警2025-09-05
- 甘肃白银统战的“三重奏”2025-09-05
-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监测到鸟类82种2025-09-05
- 南海热带低压或将生成 有可能加强为今年第2025-09-05
- 4265人分布在117个岗位 超九成大会志愿者2025-09-05
- 公共阅读空间需要高效共享 治理图书馆占座2025-09-05
- 2025年华北雨季持续时间和累计雨量创历史纪2025-09-05
- (文化中国行)山西“空天地”安全网守护千2025-09-05
- 4000多个家政岗位助力“河北福嫂进京津”2025-09-05
- 盘兴高铁热滑试验顺利完成2025-09-05
- 中欧班列通道口岸段最长桥架梁2025-09-05
- 新茶饮何以持续火爆?2025-09-05
- 赓续“觉悟”精神 传承信仰之光2025-09-05
- (活力中国调研行)海外青年游四川:峨眉寻2025-09-05
- 秋风还没到 蟹脚却已“痒”?2025-09-05
- 贵州乌长高速公路金旗特大桥合龙2025-09-05
- 指纹杯热销 真实用还是智商税?2025-09-05
- 青海格尔木:“小枸杞”成就“大产业” 铺2025-09-05
- “与祖国同行同向” 走近背向阅兵式的年轻2025-09-05
- 长江安徽至四川段船舶水污染物基本实现应交2025-09-05
- 多地推行“一市一款”校服政策:统一款式引2025-09-05
- 北外附校:94岁抗战亲历者为学子讲“开学第2025-09-05
- 团播江湖,正在剥离“暧昧经济”?2025-09-05
- 工信部:前7个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3246亿元2025-09-03
- 深海寻宝进行时2025-09-03
- 海洋能竞速:向“深蓝”要“绿电”2025-09-03
- “中国童装之都”迎开学消费热 智造转型重2025-09-03